EN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诚达能力测试中心 | EtherCAT协议解读(一):工业实时通信的物理奥秘
来源: | 作者:诚达能力测试中心 | 发布时间: 13天前 | 2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工业实时通信的物理奥秘
LOYST 

在工业4.0时代,EtherCAT协议凭借其卓越的实时性能已成为智能制造的中枢神经。本系列首篇将揭开这项技术背后的物理层奥秘,带您看懂毫秒级响应的实现原理。

8267BC45-0B7F-4805-A742-8F89D25501D1.png

"当机械臂以0.1毫秒精度同步时,背后是EtherCAT在跳舞"——这句源于德国工程师的调侃,却道出了这项协议的灵魂。作为工业以太网的明星协议,它如何突破传统通信的物理限制?让我们从最底层的电缆说起。

LOYST
物理层三大黑科技

01

   以太网线里的"特快列车"

*采用标准100BASE-TX物理层(IEEE 802.3u)

*独创"飞读"技术:数据帧经过节点时即时读取,无需存储转发

98B81320-8A2E-4dc0-A644-6AE0C36BD8E2.png

关键工作机制示例如下:

帧结构‌:

Ethernet Header(MAC地址源、目的地址等)→ EtherCAT Header(Type=0x88A4)→ EtherCAT Data(PDO,含多个从站数据)→ Ethernet CRC‌3;

数据帧在环形或线性拓扑中遍历所有从站后返回主站。

‌处理流程‌:

主站发出帧后,首个从站读取/插入指定数据,帧继续向下游传递;

末端从站或开放端口将帧环回主站,实现全双工传输;

主站校验返回帧,完成单次通信循环。

*实测延迟<1μs,比传统以太网快1000倍

02

    拓扑结构的魔法

E60DE052-2730-4ea2-857F-F9567EA27A56.png

*电缆长度可达100米

*每个网段最多支持65535个设备

03

   同步时钟的精密心跳

*分布式时钟机制(DC)精度达±10ns

*主站通过"传播延时测量"自动补偿线路时差

*典型抖动<50ns,堪比原子钟精度

现场总线实测对比如下:

7D8C6575-5037-44f5-83BE-45B571DD793A.png     EtherCAT物理层的精妙设计,通过其独特的"飞读飞写"数据帧处理机制和纳秒级同步精度,为工业实时通信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。这种创新性的物理层架构不仅实现了微秒级循环周期,还支持多达65535个节点的超大规模组网。 

下期预告‌:数据链路层"飞读飞写"机制深度揭秘 

END

诚达微信公众号.jpg
LOYST
扫码关注
摘自人民日报:“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你迈出的每一步都算数,哪怕此刻看不到结果”